這篇是來說解答的
拍的猛禽身份究竟為何
在那個當下我無從得知
可是回到台灣就可以靠專家來驗明正身

可能為普通鵟
本來林刁大哥以為是"棕尾鵟"(Buteo rufinus), 但據說棕尾鵟"(Buteo rufinus)不是非常常見
所以以普通鵟做結

第二隻是這個:高山兀鷲(Himalayan Griffon, Gyps himalayensis
 

第三隻是這個:

一樣是兀鷲一隻~

第四種是這個:(哈哈哈哈哈 林刁大哥說是隻珍寶!是隻好物阿!)





是什麼呢~~~公布答案~~~就是傳說中的胡兀鷲(Gypaetus barbatus)

真是令人開心!!!!!!
這隻的習性非常特別:牠的匿稱又叫做吃骨頭鳥
原來就是因為牠習性:騷擾野羊群及家禽,等著野外動物在懸崖上摔倒受傷或在冬季被凍死,把小型獵物及較大獵物的骨頭銜起摔到大岩石上成碎片,然後進食。
(來源:中國生物多樣性網站
http://www.chinabiodiversity.com/search/detail.shtm?cspcode=020410029)

嗯 除了上面四種猛禽之外
還有另外三種鳥:

這是棕頭鷗Larus brunnicephalus
節錄網站
http://www.chinabiodiversity.com/search/detail.shtm?cspcode=020870009上的物種特徵描述:
背灰,初級飛羽基部具大塊白斑,黑色翼尖具白色點斑為本種識別特徵。越冬鳥眼後具深褐塊斑。夏鳥頭及頸褐色。與紅嘴鷗區別在虹膜色淺,嘴較厚,體型略大且翼尖斑紋不同。第一冬鳥似冬季成鳥,但翼尖無白色點斑,尾尖具黑色橫帶。 虹膜-淡黃或灰色,眼周裸皮紅色;嘴-深紅;腳-朱紅。 叫聲:沙啞的gek, gek聲及響亮哭叫聲ko-yek, ko yek。 分佈範圍:繁殖于亞洲中部;冬季至印度、中國、孟加拉灣及東南亞越冬。 分佈狀況:一般罕見,但地方性常見於繁殖地點(如青海湖)。繁殖在西藏中部及青海, 新近報導也繁殖於內蒙古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。遷徙時見於中國北部及西南部。有些鳥在雲南西部並偶爾在香港越冬。在新疆的繁殖記錄可能有誤。 習性:與其他鷗混群,棲於海上、沿海及河口地帶。

再來是這種鳥:
(身份待確認)

還有很像天鵝的:

身份一樣待確認


恩~雖然收穫不少
但如果要安心地看鳥,自助還是比較好的
但我已經很滿足啦^_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ang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